全部 > 云学堂

专家介绍

周铭共

资深体育文学主编

履历介绍: 周铭共,笔名鸣共、共鸣,祖籍山西临汾。 1969年毕业于空军导弹学院,分配北京空军某导弹部队任文化干事。1975年参加第三届全运会工作,1977年选调国家体委宣传司工作,历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办公厅主任秘书。1992年任“中国体育”杂志常务副总编(副司局),中国体育记者协会常任理事,北京2000年申办奥运会宣传部负责人。1997年任“人民体育出版社”副社长,兼“网球天地”杂志主编,至2007年退休。 业绩(成就):人物传记《体育之子—荣高棠》获全国传记文学(长篇)优秀奖;《网球,世界因你而精彩》被新华社誉为中国首部网球大百科全书;荣获北京市体委“网球文化推广奖”,北京国际体育交流中心“特别贡献奖”。散文《用网球划

网球文化

网球起源-穿线球拍的出现

部分原文/《From Palm to Power》Peter Maxton 翻译/拾叁 编辑/拾叁 翻译不易,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上一篇 网球起源 - 从手掌到球拍 讲到了网球这项运动如何从手掌击球游戏进化到使用球拍击球,但最初的球拍拍面是用羊皮覆盖的,为什么会出现穿线球拍?穿线模式发生过什么样改变?这一篇着重探讨一下穿线球拍的出现。 ▲1555年,牧师兼神学博士安东尼奥·斯卡诺(Antonio Scaino)出版著作《Trattato del Giuoco della Palla》(球类竞技专著)。在这本著作中,我们第一次看到清晰的书面记录有整体穿线的球拍。本图片球拍是按照书中图片后期仿制的成品。        现在还不知道是谁想出给球拍穿线的主意,也不知道是谁制造第一个穿线球拍。1513年,劳伦特

历史生活

“三叉” -- Hazell Streamline

            2021年3月28日上午,云•木拍收藏馆在北京正式揭牌,这是中国第一家以网球木拍为主体的私人收藏馆。网球协会、企业等各界人士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木拍收藏爱好者代表与媒体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相信大家看到这把球拍都会感到好奇,其造型十分独特。这样的造型在1935年诞生时,颇有“超现实主义”味道。在当时的年代,这支拍子绝对是标新立异。          值得一提的是,这把球拍竟然出自以传统、守旧闻名的英国,其在球拍追求上的开放性让人惊叹,可以说这款Hazell Streamline系列球拍的设计超越了那个时代。        提到这款球拍最独特的三叉拍喉,这里将涉及一项专利,它最早由1924到1925年的大不列颠职业网球

网球技术

网球起源-从手掌到球拍

        14世纪以前,球类竞技运动多不胜数,但都没有使用球拍。球类运动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人,而且现已知道,公元前500年的希腊人曾玩过一种类似于网球,但不用球拍的竞技运动。 ▲《Book of Hours》 c.1300-1310,现藏于Walters Art Museum。本书被认为是1300-10年在法国弗兰德省的康布雷教区使用的。书的每一页空白处都有人类、动物,小场景记录各种活动,如烹饪、玩游戏、爬山、钓鱼、制作音乐、跳舞等。海纳·吉迈斯特(Heiner Gillmeister)认为,书中上面两个场景描绘了目前已知最早的打网球的画面。        要了解球拍如何进化,我们必须先看看网球的祖先。14世纪,在欧洲南部的许多地区,人们已开始早期的球类运动。当时还没有正规的球场,

网球起源-从手掌到球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