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尹越峰
视频&编辑:奇奇、拾叁
2022年7月24日下午,农工党北京市委立项课题“北京市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路径研究”座谈会在北京云汇网球木牌博物馆召开。来自北京市文物局、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中国园林博物馆等单位的七位党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博物馆馆长李云博陪同参观并进行讲解,通过李馆长深入细致讲解,专家学者了解世界网球及中国网球的发展史。随后,大家针对非国有博物馆助力“博物馆之城”建设进行了座谈交流,理事长李云惠介绍了北京云汇网球木拍博物馆的运营理念和特色活动,并对调研组提出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回答。与会人员紧紧围绕“非国有博物馆”助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讨论,研讨成果丰硕,气氛热烈。
课题研讨会
▲李云惠 北京云汇网球木拍博物馆 理事长
为什么建立博物馆?理事长李云惠说,申请建立博物馆主要有三个原因:
1)国家政策支持
去年5月,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市政府签订了共建“北京博物馆之城”战略合作协议,北京晚报刊登了北京市文物局“建立博物馆城”的信息,北京博物馆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作为一名“公益人”,我愿意乘着“建设博物馆之城”这个东风,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在原来基础上对网球收藏馆进行规划与梳理,对场所进行装修,对陈设进行布置,在各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最终成功申报,我们成为了中国网球界第一家网球博物馆!
2)网球情怀
我从曾经的一名网球专业运动员、教练员、管理者、产业人、公益人到今天的网球文化传播者,我与网球结缘,用一辈子的情怀推动网球事业的发展。博物馆的成立,让我们有了更高的平台去实现自己“感恩网球”的愿望,可以让我们用一把把球拍打开国内外网球文化交流、传播网球文化、创新网球界N多个第一。公益因博物馆而落地,情怀因博物馆而升华,这就是博物馆带给我们的力量。
3)事业传承
儿子李云博跟随我经营网球、打网球、公益网球多年,博物馆里的所有藏品从无到有,每一件件的收集凝住着他的心血,他的付出。博物馆的建立让他找到了事业方向,也传承了我的网球情缘。在这个过程中,看到馆长李云博在与博物馆共同建设中成长让我很欣慰。对于参观者来说,博物馆是一所大学,对于运营者整体素质要求则更高。我们愿意迎接挑战,立志打造百年网球博物馆。
▲陈岑 北京市文物局行政审批服务处 干部
非国有博物馆是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非国有博物馆良好有序发展,有助于丰富北京地区博物馆门类,进一步激发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动力和活力。北京云汇网球木拍博物馆自2021年9月开馆以来,积极举办展览活动,为热爱网球的观众们营造了一个通过木拍了解网球发展历程的文化空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走进这里,感受网球运动的独特魅力。
▲冯玉兰 中国园林博物馆 高级工程师
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犹如一股春风,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北京云汇网球木拍博物馆无疑是其中的一株奇花异卉,令人欣喜赞叹。博物馆坐落于朝阳区CBD,却闹中取静,低调个性的小门掩映在绿色之中,绿油油的爬山虎和攀援月季围合成一个独立小院。推门而进,满院绿色。进入室内,绿色仍是展览设计的主色调,深浅不一的绿色装饰,将网球木拍衬托的更为低调奢华,也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们草地网球的起源。最令人赞叹的是主办者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基金、志愿者等先进办馆理念推动博物馆长期发展模式,值得非国有博物馆学习借鉴。绿色是我对北京云汇网球木拍博物馆的最大感受,这绿色贯穿始终,从物到意,令人叹服。
▲房堃 北京红池展览展示有限责任公司 展陈策划课题组成员
北京云汇网球木拍博物馆的参观之旅让人眼前一亮:通体的展柜、木质的展盒、黑白老照片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参观氛围,再加上专业、精湛的讲解,使得参观体验远超预期。通过网球木拍的发展演化、拍型的演变、材质的变化的历史,真切地感受到了网球这项运动的魅力所在,让人有拿起木拍在博物馆提供的场地里跃跃欲试的冲动。了解了馆长的办馆理念和经营模式以及志愿者活动,感受到这是一家活力满满,极富生命力的博物馆。祝愿北京云汇网球木拍博物馆可以发展得越来越好,影响更多的人爱上网球,爱上运动!
▲陈美龄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 助理馆员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者陈美龄说,今天我们因为农工党北京市委立项课题“北京市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路径研究”调研来到云汇博物馆,博物馆之城的建设离不开非国有博物馆的良性发展。北京云汇网球木拍博物馆以“公共事业”、“展览与教育”、“宣传与交流”三个方面为抓手,提升自己的运营能力,是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路径的一个有益探索。展陈精美、讲解入心、活动精彩是我对这个博物馆最初的印象,当我对理事长和馆长做博物馆事业的初心和使命有所了解后,更多的是钦佩。希望北京云汇网球木拍博物馆越来越好,成为行业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