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1日,云·木拍分享会在云小院举行,来自不同行业的网球人聚在一起,为即将揭幕的云·木拍收藏馆预热,并讨论了球拍收藏的发展方向。(上篇跳转链接:云•木拍分享会 - 场上挥拍,场下论拍)
一把球拍,承载着网球历史,记录着网球故事,参加本次云·木拍分享会者有前专业运动员,有企业家,有大学教授,也有民间达人,各有特点的网球经历让他们对球拍文化有着不同的审视和思考。除了分享球拍,大家也从各自角度出发,畅谈球拍文化的未来。
李云惠女士作为曾经的专业运动员,对于球拍的演变过程有着深刻体会。她指着自己的眼角说,这里的一个小疤痕就是当年在比赛中被没有修剪平的球拍线刺的,那时大家都是用木头套皮管子和锥子自己动手穿球拍线,甚至拍线还有打补丁的。“我的学生李芳和唐敏在秦皇岛获得10岁和12岁组少年冠军得到的奖品是两支碳纤维球拍,她们赠送给我,那是我最早的碳纤维球拍,这在当时十分珍贵。”她说。李云惠的运动生涯,伴随着球拍的变迁,感受着时代的变化。
来自中网的孙鸣萧同样曾有专业网球训练背景,他本身也进行了一些“轻量级”收藏,他坦言,自己的收藏纯粹是出于巧合和喜爱。在中网负责宣传的邱友益接触过很多网球人,自己以前也采访过收藏者,他知道很多网球人其实都对收藏和网球文化充满向往。
两人的分享也反映出一个现象,民间收藏是有热情的,但大多也是零散的,在知识普及,方向引导,和交流等诸多方面还有很多事可以做,让以收藏为核心的网球文化拓展发展得更好。
正因为如此,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张军慧特别强调了合力和体系,在他看来,如果要大家都团结起来,再通过一个合适的平台,可以将国内、世界网球文化结合起来,然后带动交流,犹如内循环带动外循环。张军慧还强调,木拍文化最核心的一点也是传承。
除此之外,运动员是网球历史最重要的谱写者,一届成功的赛事除了展示球拍历史文化,还要重视每届赛事新的球拍元素。因为每届赛事都会有值得关注的球拍和故事,今天激动人心的瞬间就是明天回味无穷的精彩。同时,赛事中也可以开展一些有特点的活动,让历史与现实呼应。
交流环节十分热烈,大家形成了共识。以球拍为核心传播网球文化,传承网球历史,传递网球能量,是所有人的共同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资深球拍收藏家、《木拍网事》的作者许国先生因工作原因未能参与本次木拍分享会,在现场他以视频的形式为本次分享会带来了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