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活动 > 博物馆国际语言环境的建设培训

博物馆国际语言环境的建设培训

2022-11-04

为进一步优化与推进首都博物馆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促进博物馆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北京“博物馆之城”的城市国际化服务水平,创建有利于对外开放和交流交往的语言环境,更好建立设施建设、管理以及外语服务等相关工作的服务。11月3日上午,由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北京云汇网球木拍博物馆承办的“博物馆国际语言环境的建设”培训在云汇博物馆举办,朝阳区博物馆行业、网球行业等代表参加,同时线上几十家博物馆的人员在线上参与。本次培训旨在提高朝阳区各博物馆国际语言环境的建设。

 

培训现场

 

泰戈尔曾经说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两颗心之间的距离,而两颗心之间距离的遥控是什么呢?是语言。尤其是世界各国不同的语言,会造成人们的沟通困境,例如圣经故事里的巴别塔,但如果运用恰当,也会产生跨国友谊,旷世感情。因此语言是一门艺术,跟博物馆相关的国际语言更是一门值得人们探寻的艺术。

▲ 田澄卉   主持人、云汇网球博物馆社会志愿者

朝阳区文物管理所副所长李博纶说:“首先非常感谢线下与线上各位博物馆同仁参与培训学习,朝阳区文旅局今年在紫檀博物馆、爱慕博物馆等地进行了一些培训,因为疫情的原因,有一些调整在线上。今天在云汇网球木拍博物馆开展培训,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个互相认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国际语言环境的建设”是博物馆更优质化的表现,尤其是博物馆的说明、引导、导览等双语或多语的服务,通过博物馆的角度,整体打造、提升、助力北京国际语言环境的建设。”

▲ 李博纶  朝阳区文物管理所副所长

今天的特约嘉宾郭惠民教授讲授的“国际传播与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由三个部分内容构成:1.国际传播:中国与世界;2.语言的本质:文化交流与互鉴;3.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的路径探讨。博物馆国际语言环境是指一个博物馆使用世界各种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广度、深度和频度,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有助于人们的沟通和交流,为人们提供种种便捷,在博物馆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郭惠民   国际关系学院原副校长兼外国语学院院长、云汇网球博物馆专家志愿者

 

分享嘉宾

▲ 李云惠   北京云汇网球木拍博物馆理事长

▲ 高丽荣   北京和苑博物馆常务副馆长

▲ 陈震   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赛事运行中心总经理 

博物馆国际语言环境的建设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外语标识是城市形象和国际化服务的直接体现,充分展现北京开放、包容、友好、文明的城市形象,语言环境建设提升博物馆“国际范儿”。通过培训让学员们进一步学习掌握博物馆构建外语标识服务体系,将有利于促进博物馆语言环境建设规范化,形成博物馆界关心语言环境建设、共同承担公共事务治理的氛围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