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期,俄国杰出的芭蕾舞编导马留斯·彼季帕与弗谢沃洛依斯基依据法国作家贝洛的 《睡美人》创作芭蕾舞剧,同时盛情邀请了著名的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为舞剧作曲,这部三幕五场的芭蕾舞剧横空出世。
▲1890年《睡美人》首次演出的演员阵容,中间是卡洛塔·布里安扎饰演的奥罗拉公主,朱塞佩娜·切切蒂饰演的女王,费利克斯·克谢辛斯基饰演的弗洛雷斯坦十四世国王,玛丽·佩蒂帕饰演的紫丁香仙女(出处:The Marius Petipa Society)
这是一个14世纪的童话故事。描写弗洛雷斯坦十四世国王的女儿奥罗拉公主受洗日的宴会,国王由于忘记了邀请恶神卡拉波斯,结果被卡拉波斯预言公主在满16岁时将因纺锤碰伤而死。16年后, 公主果然因纺锤碰伤,但并未死,而在善神西连妮保护下长睡100年。后来,一个青年王子在荆棘中俯首吻公主,使公主苏醒,并与其成婚。
1890年1月15日《睡美人》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首演,引起轰动,取得极大成功。
▲1890年《睡美人》现场照片(出处:The Marius Petipa Society)
从此,《睡美人》作为芭蕾史上最优秀的一部大型芭蕾梦幻剧,以撼人心魄的音乐、气势恢弘的舞蹈、雍容华贵的服装、富丽堂皇的布景以及一百多人的演出阵容,被称为“芭蕾艺术的百科全书”。
一百多年以来,芭蕾舞剧《睡美人》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历久弥新,长盛不衰。进入21 世纪后,由英国人马修·伯恩在2012年改编的哥特式芭蕾舞剧《睡美人》,再一次引起轰动。
▲马修•伯恩版《睡美人》现场照片(出处:New Adventures)
这是所有的《睡美人》版本中,改编的最“颠覆”的一个。
首先,为了使这个穿越百年的爱情故事显得合情合理,马修·伯恩增设了三个原著中没有的角色:一个是草根出身的皇家猎场守护人,并让他与公主之间产生跨过百年时光的传奇恋情;另一个是风靡西方的吸血鬼,让守护人通过吸血鬼变成不死之身,能在封尘百年后最终完成吻醒公主、娶其为妻的可悲使命;第三个则是恶仙女的儿子,并让他的阴险狡诈和替母行凶贯穿全剧,有效地弥补了童话故事和芭蕾舞剧这两者中戏剧张力头重脚轻的不足。
马修的神来之笔,使原本的古典童话变得既惊悚又味美,而且更诡异、神秘,成为十足的现代版的新时代童话。
其次,马修版的《睡美人》,将三个时间段分别划在1890年、1910年和2010年,在舞台上,第一段小公主洗礼典礼,开场的是以十八世纪末古典舞代表的宫廷芭蕾;第二段1910 年前后,正是欧洲网球最为风靡的阶段。在公主成人礼的典礼上,应邀的法国、西班牙等四国王子和英国的达官贵人双双起舞。一片优雅的轻歌曼舞之中,突然出现四位手持网球拍的男女青年,在欢快的音乐中,跳起了网球舞蹈。而后,亭亭玉立的公主拿起球拍,调皮的在众人中穿梭舞蹈,让爱意满满的气氛顿时达到了高潮。无疑,编剧把最有时代特征的网球运动作为1910年前后那个时代的标签和符号,让人心领神会。后面第三段是百年以后的21 世纪。编剧则以现代男女手持手机拍照为标注,让观众一目了然。这也是马修版的《睡美人》 高明的地方。
在舞蹈艺术的世界里,表现网球或以网球为内容的舞剧,除了《睡美人》外,尚有不少。英国著名芭蕾舞编导瓦斯拉夫·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的《游戏》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游戏》描述了三名网球运动员在一个私人公园偶然相遇的情景:一名年轻男子追找着被打飞的球,偶然遇到了两名女孩。由于天黑无法进行网球比赛,男孩对两个女孩开始了强烈的追求。女孩似乎也被男人所吸引。于是网球场边,三个年轻人的微妙关系和性爱游戏以及他们三人感情纠葛有趣而曲折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芭蕾舞剧《游戏》中三位演员的剧照(出处:1913年《Comoedia Illustre》杂志)
《游戏》于1913年5月15日由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于巴黎香榭丽舍剧院低调首演。两周后,这场首演席卷了巴黎。
▲1996年由美国编舞家兼舞蹈历史学家Millicent Hodson和艺术史学家兼景观顾问Kenneth Archer共同制作重现了芭蕾舞剧《游戏》(出处:Vimeo)
《游戏》开创了许多先河,该剧让尼金斯基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而不是现有故事或实际事件来设计芭蕾舞剧情的编舞家。《游戏》是第一部关于当时生活的芭蕾舞剧, 尤其是关于青年文化的第一部芭蕾舞剧。
有意思的是尼金斯基的妹妹布罗尼斯拉娃·尼金斯卡也是一位舞蹈家,也创作编排了一部以网球为题材的芭蕾舞剧《蓝色列车》。
▲女主角芭蕾舞设计灵感来自苏珊·朗格伦(出处:Vimeo)
在该剧中,女主角灵感来源就是当时网坛最红火的女明星苏珊·朗格伦。通过演员美妙的舞姿和精湛表演,让人们看到一个更加光彩照人的网球明星。
该剧的布景由法国时尚雕塑家亨利·劳伦斯设计,舞台背景由毕加索的油画《两名在沙滩上奔跑的女子》放大而成。这幅幕布呼应了整个作品的精神,使《蓝色列车》大放异彩。而服装则是由可可·香奈儿设计的,基本都是运动和泳衣主题的各种变体,所有的舞者看起来十分时尚迷人。
▲1924年,5位主演身着由可可·香奈尔为《蓝色列车》设计的服装。这一次合作在2015年也被VOGUE杂志评为十大最佳设计师与芭蕾舞合作之一。(出处:CHANEL官方账号)
舞蹈是一种艺术,网球是一种体育运动。而更多的人认为,网球既是一项运动同时为一门艺术,把网球应作为艺术来看待和研究。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网球好手比尔.提尔登,精通舞蹈、溜冰,网球动作优雅流畅让人惊艳。
▲比尔·提尔登
西班牙选手曼纽尔·阿隆索说到:“ 比尔在网球场上出神入化的击球仿佛芭蕾舞神尼金斯基从舞台的一端飞到另一段,让人着迷” 。歌剧名伶玛丽·嘉顿曾称赞比尔 “你就是一位艺术家,一位网球艺术家。你的每个动作、每一次跑动、击球,都是用你的身体完成着一次次的艺术创造” 。曾获得八次温布尔登锦标赛女单冠军的美国选手海伦·威尔斯·穆迪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到:“网球永远在鼓励选手实现自我与表达个性。选手把自己的个性融入比赛里,因此他的打法是独一无二的、艺术的自我表现。”
▲苏珊·朗格伦
相较于其他竞技运动,网球似乎更接近舞蹈。有人将网球与舞蹈做过比较:舞者的现场表演和运动员的比赛一样,所有动作都稍纵即逝, 差别在于舞蹈长期以来是大家公认的艺术,演出时会辅以音乐、故事,舞台场面调度等,但运动员没有这些辅助。运动员和舞者一样都是透过动作表达创意。不过网球比舞蹈更具有创意。因为舞者基本上是根据现实编排的舞步和脚本演出,而网球选手则必须即兴发挥,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球运动不仅是艺术,而且更艺术。
网球永远留在了《睡美人》中,而《睡美人》则永远留在历史的长河里......
文字:周铭共,素材&编辑:拾叁
如有任何问题请留言或联系邮箱:
official@yunhuimuse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