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活动 > 86岁的网球达人 - 孙孝贞

86岁的网球达人 - 孙孝贞

2023-04-12

文字:卓成华

86岁的网球达人孙孝贞是新中国第一代体操队运动员,后因伤退役,当国家体操队教练,做国际体操裁判,任国家体委体操处行政官员。退休后,她在社区开办公益课堂,把专业体操改编成老百姓能接受的快乐健身操进行传授。她每周打三次网球,动作协调,击球有力,成为运动场上最亮的星。积极、阳光的她近日被北京云汇网球木拍博物馆邀请担任形象大使,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网球健身行列。

形象大使孙孝贞

 

北京云汇网球木拍博物馆与中国老年杂志社联合创办的新老年网球运动推广中心,开展“公益网球行动”,旨在以网球文化为核心,与志愿者、网球场馆、爱心企业等一起将网球健身带到老年人身边,增加一项养老新方式。

“非常高兴能成为形象大使,有《中国老年》这样国家级媒体宣传,有云汇网球博物馆的公益平台,有这么多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多年来的公益付出,使我得到了更多的幸福回报,也是我快乐的养老生活方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孙孝贞穿着带有国旗的运动服,说话、行动尽显矫健。

▲新老年网球运动推广中心形象大使孙孝贞

有新的思想理念,新的激情热情,才能跟上新的时代步伐,孙孝贞对“新老年”的提法竖起了大拇指。她说:“适应新时代,就要跟上国家的发展、要求与变化。当前国家国际社会提出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我们怎样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就是用行动来做一个健康、优雅、快乐的人,这就是新老年。我退休20多年,基本上都在搞全民健身活动。只要你有公益心,把想做的事做好,社会反馈的不一定是经济效益,但回馈的肯定是千百万人的健康长寿。”

▲2022年冠军基金评选出的志愿服务之星-孙孝贞老师

孙孝贞老伴儿张宏根是我国足球名宿,获得过中国足协“一代球星”荣誉称号,曾是国家队运动员、教练员,执教万达足球队获得万宝路甲A联赛最佳教练金牌奖,喜欢打网球。孙孝贞刚退休,他就给她买把网球拍,拉着一起打。孙孝贞第一次拿拍子,就把额头打了一个大包。

她笑着说:“我以为网球很容易学呢。后来,我就买了本如何打网球的书开始研究网球,在客厅里拿着拍子挥,到北京体育馆找一面墙对墙打,因为那儿教练讲,你能连续打200下就可以上场了。慢慢的,我喜欢上网球,到现在每天不打人就不舒服。”

孙孝贞是国家体育总局老体育人网球队队员,50多名队友中,像她这样80岁以上的有八九位。网球队有队委会党支部,队员过生日,全体为他庆生;国家重大节日,队员们自排歌舞进行庆祝。互助友爱的团队氛围,让大家都数着指头盼每周一、三、五早上7点至9点的打球时间。

“打网球的好处,是它的全身性挥拍运动,”孙孝贞说,“从心到脑,包括头、肩、胸、臂、手、腰、膝盖、脚一直到肌肉、韧带都要参与进来。要打好网球,必须要有一定的身体储备和练习,才不至于受伤或刚入门就中断了这个爱好。一旦入迷,网球运动能给你带来很多的快乐、健康、友谊和坚强的意志力。”

当前,网球运动无论技术还是消费层面,要求都相对较高,作为公益项目进行推广,有场地提供支持,有教练热心参与,有爱运动的一群人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学习的氛围,孙孝贞认为这项活动才能持续、长久并大范围地推广,甚至能汇集到老、中、青三代人以至幼年参加,真正成为一项老少皆宜的项目,把网球运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她说:“北京申奥参与者孙大光写北京申奥的书送我一本,读了非常有益,里面有萨马兰奇对伍绍祖说过一句话:“奥林匹克精神就是奥林匹克运动加文化。因为任何事离开了文化就没有了根,会很快消失;但文化思想可以传承。网球文化留下来的知识和理念,包括球场上的礼仪都有一定之规。你看,网球打完了后,双方互相抱一抱,握握手,拍拍肩,显示关爱与友谊。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既是运动体魄又能锻炼身心,何乐而不为呢?”

 

快乐健身操,让全民健身进社区

 

孙孝贞老师创办的公益课堂,在北京左安漪园社区。她还为它起了个充满激情的名字:活力老人健身乐园。今年在健身乐园成立了“快乐健身走队”已成为居委会的党建项目,让科学正确的走路方法走进千家万户。

▲孙孝贞老师在北京云汇网球木拍博物馆带领大家做快乐健身操

“我一生练体操,教体操,管体操。刚退休时,因为以前当运动员时大强度训练,腰椎、颈椎都有毛病,心率也不齐,严重时经常需要输氧气。”孙孝贞说,“我一想,老这样下去不就完了吗,我不能坐以待毙,就用多年积累的康复知识,自创‘走路、拉筋、呼吸操’来锻炼身体。”

自编的健身法有效后,孙孝贞决定将秘诀分享。她在国家体育总局给老同事开办讲堂,给冠军基金的退役运动员包括一些世界冠军现场教学,讲自我调理的收获。收到良好反馈后,2014年,她决定告诉更多的人,推广给所住的社区居民。

她说:“走路谁都会,但能走好,走出健康,还真需要技术。特别是老年人,岁数一大就喜欢低头耷肩,步幅缓慢,老态加疲态,带动心态也跟着不积极了。这时需要有一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制定一个健身计划就是最好方法。有了健康的身体,才会有愉悦的心情和幸福的家庭。无精打采是一天,走走路、做做操,高高兴兴也是一天。”

在社区里,孙孝贞看见十个人有九个人走路不对,就主动上前给他们纠正。没多久,那些经过纠正人都会来感谢她,每天都能收获许多快乐。“这种人文关怀与社会存在感,你不做的话肯定是没有的,你不去付出也是没有的。”孙孝贞说,“祖国培养我,我要回报全社会。我现在身体还不错,还能做这些事情,去教别人怎么保健,用健康影响周围的人。”

运动点亮未来,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孙孝贞带着这个口号,将自己的健身课堂开到了机关,开进了其他社区、学校,还受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设立的“为中国而教”项目邀请,给赴贫困地区支教的150多名老师上每年的开学第一课,由这些支教老师,将她的健身操带到了广大农村。

孙孝贞讲保健知识,也讲自己的体育人生,似乎她一刻也没离开过运动场。

 

中国体操的铺路石

 

孙孝贞是山东济宁人,在湖南长沙上学。从小体弱多病的她13岁进入长沙市长郡中学体操队练习,目的强身健体。1953年,我国为参加第16届奥运会,体委主任贺龙决定从全国选拔队员,15岁的孙孝贞成为中南地区唯一被挑中的女生,加入国家体操队。在中央体育学院集训一年多后,被送往苏联莫斯科斯大林体育学院学习。

她说:“刚开始我们什么都没有,连平衡木、高低杠都有见过,但我们有勤学苦练、为新中国体育战线争光的信念,没日没夜地学习训练,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为中国学员教学的苏联老师是他们国家队运动员,男老师普洛特金,女老师伊万诺娃,他们后来和我们一块儿来到中国,帮助我们完成奥运备战任务。”

▲1963年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间隙,与爱人张宏根在印尼苏加诺后花园

留学期间,孙孝贞去波兰参加华沙联欢节时,做前空翻动作时不小心把腿摔伤,在莫斯科做了膝盖手术,回国训练一次也没耽搁,并在奥运选拔赛上以高低杠第四,全能第六的成绩入选奥运队伍。但后来因奥委会个别负责人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我国抵制了这届奥运会。”

此后,孙孝贞因伤退役,是我国运动健将中第一个退役运动员。她改当国家体操队教练,7年中,她教的运动员有的获得全国冠军、亚洲冠军,有的后来成为国家艺术体操队总教练张桂玉。“没去参加奥运争夺奖牌虽然遗憾,但奥运冠军刘璇的教练刘群琳的教练田菊坪是我带的,她后来移民澳大利亚,成了他们国家体操队总教练,所以我是师奶奶级别的,这也很光荣。”孙孝贞自豪地说。

在当教练之余,孙孝贞考了国际裁判证,参加了1963年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首届新兴力量奥运会的裁判工作。接着为世界体操锦标赛、奥运会顶级体操比赛执裁。她说:“特别是在1995年我退休之前,国际体联点名让我主持日本福冈大学生运动会女子体操仲裁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也为祖国争了光,组委会和日本体操协会还送我一面锦旗表示感谢,是我值得高兴事。”

有运动员、教练员和国际裁判的经历,孙孝贞还担任国家体委体操处官员,管理全国体操项目的发展、运营和提高工作。组织国家级教练、裁判训练班培训时她既是组织者又是讲师,到退休已是桃李满天下。在不断学外国经验,开发自己特长之后,中国体操队从马燕红拿下第一块金牌开始,李宁、李小双等一批世界冠军不断涌现,特别是在2008年奥运会上一举拿到9块金牌,创造了体操比赛的世界纪录,几十个创新的高难度动作还以中国运动员命名,可喜可贺。

孙孝贞感慨地说:“我们体操人从零开始到拿奥运冠军,付出了艰辛与拼搏。在这个团队中,很荣幸的是我从老、中、青、少全过程都参与了,算是中国体操的铺路石吧!”

怎样当好形象大使,孙孝贞说老年人只要有一颗年轻的心,不断学习新生事物,提高生活质量,就不容易老,就能影响身边人。

她说:“我60岁才拿起网球拍,20多年打下来,感觉网球运动全面适应了我的衰老过程,很好地保持身体各项功能和乐观心态。过年时孩子们来看我,我就说,妈妈送给你们最好的礼物就是健康。我身康体健,每天都快乐,不给你们增麻烦,不给国家添负担,我觉得我就是个宝贝。大家都这样的话,一个家庭好了,我们这个国家才能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