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挖掘山西网球历史文化,特别是风靡于上世纪30年代的网坛女杰-王春菁、王春葳姐妹的网球故事。近日,北京云汇网球木拍博物馆专家志愿者(全国老龄办原党组成员、中国老年杂志社原社长)李耀东、理事长李云惠,忻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农工党忻州市委原主委高志伟等一行6人在山西省体育博物馆原馆长王少云,华舰体博文化发展(山西)有限公司文化发展部部长董嘉鹏的陪同下参观山西省体育博物馆。
王氏姐妹 享誉网坛
▲王氏姐妹夺冠后合影
网球运动在近代从西方传入中国,逐渐从沿海城市发展到内地,从个人到球会和俱乐部,从游戏到比赛,网球运动赢得了更多人们的喜爱。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邱飞海、林宝华、许承基为代表,涌现出了不少网球明星。同时,也逐渐有女性开始接触网球,其中来自山西的“王氏姐妹”,绝对是当时最耀眼的网球女明星。
▲王氏姐妹与父母合影
民国第五次全国运动会上,有包括山西省在内的14个省参加女子网球比赛。春菁、春葳姐妹在赛场鏖战,母亲爱伦心急如焚在看台上观战。为了平息自己紧张的心绪,她悄悄带了一瓶白兰地。每当紧张难耐之时便呷一口。每赛完一场,母女三人便兴高采烈簇拥着到邮电局去,按事前的约定给爸爸发个电报。让他一同分享快乐。
《南京日报》以醒目的标题报道了盛况:“山西获女网球赛锦标——全胜四川、连得三组,王氏姐妹打遍天下”。赛场归途她们应邀在沿途的开封等地举办了表演赛,每场表演都吸引了大量的女性前来观看。王氏姐妹在以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周围的人们,推动网球运动的发展。
1935年10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全运会,春菁与春葳再次代表山西参加比赛,结果王春菁以不败的战绩战胜了河北、广东、南京、上海的选手,荣获第一名,王春葳获得第三名;在双打比赛中,王氏姐妹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王氏姐妹”蝉联两届全国冠军,成为闻名全国的网坛明星。
此后几十年里,王氏姐妹辗转世界各地,但网球一直没有离开她们的生活,就如她们一直对家乡山西的热爱、对父亲的思念一样,1992年,王氏姐妹在太原理工大学设立了“王宪夫妇女子奖学金”,激励那些优秀的女学生自强自立,自尊自信,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参访交流 互鉴共进
山西省体育博物馆于2015年2月16日正式面向社会开放,前厅面积1200㎡ ,主场馆2400㎡ ,后厅300㎡,分为上下两层,公共开放区域由山西古代体育厅、山西近现代(当代)体育厅、山西体育名人堂、奥林匹克走廊、二青会专题展厅、国防科技体育厅六个展区组成。李云惠理事长一行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上述六个展区。
▲二青会吉祥物-褐马鸡青青为网球代言
▲大家驻足在航空牌网球木拍展品前,共同回忆上世纪我国网球运动开展情况
▲收藏于山西省体育博物馆的航空牌网球木拍
随后,在三楼会议室举行了座谈会。
会上,山西省体育博物馆原馆长王少云说,山西省体育博物馆是以收集、保护、展示山西体育沿革为主题的窗口,以不同阶段体育发展为背景,以传统体育文化为基础,以体育文化和展品为支撑,展示山西体育文化内涵和历史进程。它是山西省第一座综合性体育类博物馆,是三晋体育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阵地,也是三晋体育文化交流、宣传的重要窗口。有着丰富的体育历史故事,尤其是风靡于上世纪30年代的网坛女杰-王春菁、王春葳姐妹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她们以高超的球技叱咤中国网坛,曾两度蝉联全国冠军,她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了网球在中国的发展。
李云惠理事长说,北京云汇网球木拍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网球博物馆,有丰富的网球木拍和网球相关藏品,近年来开展了“网球中的红色记忆”文化展系列活动、“博物馆的力量-网球文化力”高端论坛、中国网球历史文化巡展(澳门)路演等广受好评的活动。今天来到这里,希望未来在体育展览上向贵馆提供网球相关藏品,合作办展,共享资源,互惠发展。
参观访问收获多,座谈交流促合作。通过本次参访座谈,深入沟通,双方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双方将共同挖掘山西网球文化的历史故事,为推动博物馆体育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